推广 热搜: 幼儿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学习  注意力训练  育儿新知  智力开发  家长教育心得  教育  学习动力  家庭教育帮 

孩子犯了错误后,不少家庭都忽视了这个细节!难怪有孩子屡教不改

   日期:2024-09-12     来源:www.huimuke.com    浏览:552    
文章简介:记得以前看过如此的一个故事。一个孩子将球踢进了邻居家,打碎了屋里的金鱼缸,当孩子前往道歉后,收到了一盒水果糖。

记得以前看过如此的一个故事。

一个孩子将球踢进了邻居家,打碎了屋里的金鱼缸,当孩子前往道歉后,收到了一盒水果糖。但父亲领着孩子将水果糖送回去,并且告诉邻居:“孩子做错了事情不值得奖励,假如他下次做的是好事,我会很乐意让孩子同意!”

真的有必要这么认真吗?大部分家庭估计都没注意如此有什么区别。先让大伙看看家老人遇到的一件真实的事情:

家的老人是个热心人,很喜欢邻居家聪明伶俐的小孩子。但近期却对这个小孩子颇有的建议。事情得从三个月前开始说起。

有一天,家的门被敲响,打开门原来是邻居的小孩子,孩子害羞地说:“奶奶,对不起,我昨天不小心将还未吃完的冰淇淋扔在了你们的门口,目前我来向你道歉的!”老人看了看门口,没冰淇淋的痕迹,估计是被打扫卫生的阿姨清理干净了。这么小的事情,连自己都未曾觉察,孩子不说自己还不了解呢。心里感动于孩子的坦诚,随即从屋里拿出了几块巧克力,奖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。

你以为故事就如此完了吗?没!

过了几天后,门又被敲开了,原来是小孩子由于折断了大家家门口的一颗发财树来道歉,老人心想,孩子应该更不是故意,而且还特意跑来对你说是他折断的呢,孩子子嘛,有时由于好奇控制不住所以才犯了错误,老人又给孩子拿出了几颗巧克力作为对孩子承认错误的奖励。

哪个知没过几天,孩子又来了,这次是由于用蜡笔涂画了大家家的防盗门而跑来承认错误……

细想孩子的行为仿佛也没什么不妥,但就是叫人感觉到不是非常舒服。

怎么样制止孩子的行为?当老人跟我说了如此一件事儿后,我的建议是,不需要跟大人说任何事,也不要指责孩子,只须在下次孩子“勇于承认错误”时不奖励孩子任何东西,孩子的破坏行为会立即停止。

果然,孩子在第四次用球不小心踢破了花盆后来道歉时,老人只不过一句“下次小心”而没巧克力,小孩子好像露出了失望的表情,但正如预想的那样,再也没发生第五次……

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要奖励?

看上去正确的一句话,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来讲,却是不对的。因为婴幼儿的心智进步尚未成熟,缺少是非分明和剖析能力。相比起犯了错误后承认错误,直接做好事的行为得到奖励对孩子来讲更直白明了。婴幼儿说,犹如巴浦洛夫的菜鸟鼠实验一样,当它学会了一碰触拉杆后就有食物掉下来的技能后,就会加大了碰触拉杆的行为。对菜鸟鼠来讲,碰触拉杆=食物。而对孩子来讲,大人对孩子“承认错误”的奖励或许会容易让孩子产生如此的错觉——犯了错误误=巧克力或其他好处,利益的驱动会助长孩子更多犯了错误的行为。

那样,孩子犯了错误后承认错误,大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才妥当?

让孩子了解,“承认错误”就如呼吸空气一样,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,是应该而为之的行为,可以对孩子“承认错误”这一行为表示认同,也可以口头称赞,但最好防止物质奖励。大人可以尝试如此的语气:“勇敢承认错误、知错能改是一个好孩子的表现,母亲相信你下次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!”

此外,在平时的婴幼儿教育日常,下面这类奖励行为也是不对的,你还在做吗?

为了让孩子乖乖吃饭,答应饭后看动画片;

大人出外,跟孩子说假如不哭闹就奖励新玩具;

为了让孩子将玩具整理好,答应整理完后给糖果吃;

孩子哭闹不上学,哄孩子说放学后去麦当劳或游乐场;

假如孩子在学校表现好、获得好成绩,答应假期旅游;

孩子好好写作业、认真复习,就能得到冰淇淋吃;

天天看书一个小时,奖励一个ipad或其他;

孩子动手做家务劳动,每次奖励5块、10块……

正如奖励承认错误的弊病那样,上面的交换行为会让孩子误把奖励当目的,大人心目中的目的却成了孩子获得奖励的过程,失去了教育的意义。当如此的奖励刺激一旦消失,孩子变失去了行动的动力。并且如此的奖励行为存在功用递减性,刚开始对孩子有很好的成效,但时间长了物质刺激就会慢慢失去吸引力,如想驱动孩子的行为,大人需要更大的奖励才能刺激孩子行为的继续,不然孩子会讨价还价或“罢工”。所以,父母最好还是多点精神鼓励为主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